向韵洁,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弘深学院 2022 级数学拔尖班本科生。前三年专业排名第二,GPA 3.85。三年间累计获得国际及国家级奖励 4 项、省市级奖励 2 项、校级及以下奖励 20 余项,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 1 次、甲等综合奖学金 4 次。她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近 300 小时。现已保送至北京大学。

一、学业为本——以勤为舟,渡学海之无涯
“数学是理学的基石。我渴望理解世界运转的逻辑与本质,因此选择了数学。” 初入弘深学院,面对数学分析的严密逻辑与高等代数的抽象概念,向韵洁也曾感到挑战。但她不曾退缩 —— 遇到概念理解困难时,便广泛查阅中外文献与辅助资料;面对解题思路受阻的情况,便反复回顾课堂笔记、梳理知识点关联。在持续的探索与实践中,她逐渐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学习路径:不满足于掌握零散的知识点,而是致力于搭建系统的学科知识框架。她善于将每门课程的内容梳理成可视化的 “知识地图”,在重复复盘中标注重点难点,在深度思考中深化对理论本质的理解。正是这种深度复盘与结构化的学习方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她的学习效率,更让她在数学的浩瀚海洋中找到了持续前行的内在动力与探索乐趣。

二、科研实践——以思为刃,破学术之坚冰
作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负责人,向韵洁主导核心理论推导与关键算法设计,带领团队围绕《量子基本信度指派函数的退相干研究》课题展开系统性探索,最终顺利以良好等级结项。她始终将数学建模视为 “连接理论与实际的桥梁”,并坚持 “以科研的态度对待建模”—— 在每一次实践中锚定问题本质、严谨验证假设,坚决拒绝表面化的方案设计。在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期间,她系统研读领域内 20 余篇相关前沿文献,结合赛事命题核心需求,构建出融合多目标规划、系统动力学与交通四阶段模型的景区游客动态调度优化方案,既实现了从宏观策略制定到微观执行落地的全流程优化,更有效平衡了景区承载能力与游客体验,最终助力团队荣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Finalist 奖(国际前 3%)。她深知,科研没有捷径,唯有点滴积累、反复验证、持续迭代、不断探索,方能逐步接近真理。此外,她还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省级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其扎实的科研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也得到充分展现。
三、担当奉献——以爱为名,暖人间之坦途
三年来,向韵洁连续担任班级团支书,还兼任学生文联办公室干事、校青马工程核心成员,先后获评 “优秀学生干部”“社团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青团员” 等称号,在持续服务中不断锤炼组织协调与沟通协作能力。课业之外,她尤其热心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怀着这样的信念,向韵洁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时长 298 小时。她曾作为 “美丽中国” 项目陪读导师,为乡村留守儿童提供一对一学业辅导与心理疏导支持;参与 “一起云支教” 线上援教项目,跨越地理阻隔为偏远地区学生传递知识与成长力量;在 “百名学子挂职” 社会实践中,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民生需求与社会治理现状。她说:“每一次服务,都是自我教育与成长的过程。” 这些实践经历不仅拓宽了她的视野,更让她坚定了以所学专业知识回馈社会、服务他人的初心。

四、兴趣滋养——以墨养心,书从容之人生
在公式与代码之外的学术生活中,向韵洁亦有一片静心栖息的精神园地 —— 书法。她曾荣获第六届 “逸道雅集” 杯全国硬笔书法作品展学生创作组特等奖、第九届 “品翰堂杯” 中国硬笔书法公开赛大学生组金奖。在她看来,练字不仅是书写技巧的打磨,更是个人心性的修行。“笔下有山河,心中有丘壑。这是我一直期望达到的状态。” 她常说。书法教给她专注与耐心,也让她在学术与生活的忙碌节奏中,学会张弛有度、从容前行。这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的定力,也成为她面对挑战时的重要精神支撑。

五、他人评价 —— 以光映照,见均衡之和美
在室友的眼中,向韵洁是位难得的 “六边形战士”—— 学业、科研、学工、志愿服务、兴趣与生活,每个维度都闪烁着均衡而坚韧的光。
当大多数人在 GPA 的单行道上竞速,她却在自己的人生原野上,同时耕耘着知识的土壤与生命的诗意。她的时间仿佛拥有里尔克所说的 “永恒的序曲”:当夜幕降临,她不是继续困守书斋,而是如陶渊明 “带月荷锄归” 般悠然漫步,在星光下整理思想的田垄;她曾选择成为马拉松赛道旁的志愿者,如同惠特曼诗中 “听见美洲在歌唱” 的人 —— 在别人的奔跑中,她听见了生命的交响。
面对学术上的 “西西弗斯之石”,她既不推诿困难也不焦虑,而是如王维所言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困境中另辟蹊径。她让每个兴趣都成为华兹华斯笔下的 “水仙”:“它们在我心灵的眼睛前闪烁,那是我孤独时的财富”。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的积累,如繁星般点缀着她的日常,最终汇聚成博尔赫斯所说的 “沙之书”—— 每一页都在增加,每一粒都在支撑着书页,最终汇聚成支撑她全面发展的深厚底气。
“她让理想主义的星空,与脚踏实地的路径完美融合。” 室友这样总结,“她证明了,真正的卓越并非单向度的突进,而是如米沃什所向往的‘珍珠的光辉’—— 在时间的蚌壳中,用无数个‘今天’慢慢磨就。”

六、结语:初心致匠心,行动赴未来
回顾大学三年时光,向韵洁坦言:“自己也曾有过迷茫与疲惫,但每一次坚定的选择与执着的坚持,都让我更接近心中的星光。” 每一次风雨兼程,未必能迎来彩霞满天;每一次翻山越岭,未必能遇见花开春暖。但这一路奋力驰骋的日子,终不会辜负日积月累的沉潜力量。未来,她将在北京大学继续深造,她希望自己能始终保持好奇、坚守热爱,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