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晨曦,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重庆大学弘深学院2022级物理拔尖班本科生,重庆大学优异生,目前综合成绩排名年级第一。已累计获得国际及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1项、校级奖项12项,所获奖励包括4次甲等奖学金、中科院物理所严济慈英才班奖学金、重庆大学新时代青年先锋、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等。目前已以第一作者在SCI二区发表论文一篇。与此同时,她还承担班级团支部书记职责。现已获得北京大学推免资格。

一、学业为本:找到自己的方法,什么时候学都不算晚
在通过弘深学院的二次选拔后,出于高中起的兴趣,侯晨曦主动选择在物理专业就读。但她逐渐意识到,大学物理与高中大有不同:熟悉的物理学名词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难懂的符号,长长的公式,难理解的理论……初进大学期间,她尚未掌握学习与生活的节奏,也未形成对未来的清晰规划,第一次期末考试便遭遇失利,只取得很不理想的分数。但这次考试也让她收获了不一样的感悟。无数个深夜复盘后,她听清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想要学懂物理这门美丽的科学,想让大学生活更有意义。在后续学习中,接触一门门有趣的物理课程后,她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物理世界理解方法。她不满足于对知识的表层理解,而是注重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尤其在 “四大力学” 的学习中,她善于比较不同理论体系的异同,逐步形成对物理模型的独到理解。她还认为,学习不仅是积累知识点,更是建立符合学科规律的思维方式。除专业课学习外,她在其他方面同样表现优异:英语六级以 619 分优秀通过,还考取计算机二级、普通话二甲等证书,展现出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二、科研实践:从实验台到论文发表,深思与笃行
大一期间,2022 级物理拔尖班班主任召开了一场极具引导性的班会,鼓励同学们进入课题组参与科研实践 —— 这在侯晨曦心中埋下了科研的种子。因此从大二起,她主动加入卢旭教授课题组开展科研训练,从基础实验操作学起,逐步深入热电材料领域研究。经过反复实验验证与数据分析,她从材料本身性质切入,成功提升 Cu2GeSe3基材料的热电性能(创下该体系当前最高热电优值),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于 SCI 二区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论文题目为Formation of Dual Vacancies Leads to High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in Cu2GeSe3+x。
最初进入课题组时,侯晨曦曾担心自身基础知识储备不足,难以胜任科研这类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现在回头看,这种忧虑其实极为正常 —— 如同人类面对未知时的本能敬畏。但回顾科学史与物理学史的发展,科学本就是在未知中探索规律、在实践中验证真理的过程。况且,学习不止‘书本求知’这一种路径,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才能最大化理解知识。如果真担心实践时欠缺关键知识,立刻补学就好,拥有‘随时学习’的能力才是核心。这也是我想给有类似顾虑的学弟学妹们分享的经验。” 她笑着说道。
除核心研究外,侯晨曦还参与校级 SRTP、市级大创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均顺利结题;暑期期间,她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开展科研实践,进一步拓宽科研视野,后续更凭借优异的专业课成绩斩获严济慈英才班奖学金。多次科研实践让她深刻认识到:科研是持续提出问题、验证假设、解决问题的过程,严谨态度与耐心坚持缺一不可。
三、国际视野:走出校园,对话世界
侯晨曦深知,当代科研工作者需兼具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全球视野。她曾赴英国剑桥大学参与暑期学习营,期间担任队长,带领小组斩获结营汇报第二名;受邀参加香港中文大学 College High Five 青年创新峰会,开展深度交流研讨;还以演讲人身份参与线上书院全国拔尖培养计划 Online Youth Forum,全程用英文分享物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这些经历中,她深刻意识到:思想的碰撞可激发新的研究方向,而国际化平台正是科研道路上的重要助推器。

四、担当与奉献:从团支部到志愿服务,践行社会责任
从团支部到志愿服务,践行社会责任在思想政治方面,侯晨曦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思想政治学习与具体实践持续提升政治觉悟,目前已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她不仅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更在行动中以身作则: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期间,组织开展数十次团日活动,充分展现出优秀的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
在志愿服务方面,她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 198 小时:曾参与线上援藏云支教、重庆大学寒假母校行宣讲等社会实践活动,获实践活动院级一等奖及优秀团队称号;还主动报名学院朋辈辅导志愿活动,为学弟学妹分享学习与生活经验。

五、结语:初心致匠心,行动赴未来
当被问及如何总结大学生活时,侯晨曦沉思片刻后说道:“至今回头看,仍能清晰看到不少遗憾 —— 比如高考的缺憾、大一第一学期期末的失利。但最重要的永远是当下的选择与努力:走好当下每一步,便不算死局;落好眼前每一子,便能无悔。世间有太多值得珍惜的事物,亦有太多未知等待我们探索。”
谈及未来,她始终坚守初心与热爱:以扎实学业为根基,以国际化视野为羽翼,以科研实践为舟楫,向更广阔的学术天地迈进。目前已保送北京大学的她,更期许未来能深耕所研究领域,持续精进,为国家前沿科学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