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14时,重庆大学弘深学院2024级计算机拔尖班在虎溪校区综合楼503智慧教室成功举办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养德”全英文青年学术论坛。计算机拔尖班全体同学和外国语学院李小辉教授与助教陈奕安老师参加了本次论坛。七个小组的同学聚焦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科技赋能文化传播、青年的文化责任三大主题,深入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符号重构和教育创新方案,展现了跨学科视角的文化传播洞察力。全程高质量的项目呈现彰显了计算机拔尖班同学的国际视野、学术潜质与使命担当。

此次论坛中,七个项目团队从多维度探索中华优秀文化的现代传承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理解:
聚焦传统焕新的小组诠释青年担当——汉服全球化研究提出青年作为"文化大使"的传播范式,推动传统纹样成为跨文化对话符号;茶文化团队以数字技术搭建沟通桥梁,彰显青年在破除文化隔阂中的创新动能;陶瓷文化项目凸显青年使命,在材料创新中践行文化传承的伦理自觉,展现新生代对文化根脉的守护者姿态。
着眼经典再造的团队展现破圈智慧——《哪吒》课题组用动态视觉符号重构"我命由我"的东方哲学;《红楼梦》团队以建筑学解构大观园空间叙事,用游戏化策略激活STEM学生对文学经典的情感连接。
探索媒介革命的前沿实践更具突破性——网红访华研究揭示青年如何借短视频建构文化认同;《黑神话:悟空》项目论证游戏交互中青年群体对传统符号的创造性转化,实证"可参与性"对文化落地的核心价值。

此次全英文青年论坛既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术初体验,同时也超越学术交流的范畴,在计算机专业拔尖人才中播下了文明传承的使命种子。它推动青年群体在技术迭代与文明对话的交汇点上,将文化自觉转化为创新实践,锤炼出破解传统现代性困境的核心素养——从双语能力承载的全球视野,到数字工具赋能的文化解码力,再到跨学科协作激发的传播创造力。当年轻学子在传统基因与现代语境的辩证思考中锚定文化坐标,在本土关怀与国际表达的张力间探索平衡之道,他们已然肩负起构建可持续文明生态的历史使命。这场思想碰撞不仅昭示着人文精神在技术时代的韧性生长,更印证了青年一代作为文明根脉守护者、创新转化践行者、价值对话开拓者的三重角色,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纵深发展注入不息的生命力。
撰稿人:郝礼强
审稿人:李小辉